聚焦學游并重、游以為學的目的,讓更多學生在名山大川的游歷中增強學識,在歷史文化的滋養(yǎng)中鍛造品格
時下正值暑期,中小學生成為旅游市場的“主力軍”。其中,研學旅行成為今年暑期旅游的大熱門,國內名校研學旅行以及歷史文化類線路受到家長歡迎。有數據統(tǒng)計,2016年我國研學游行業(yè)市場規(guī)模約為300億元,未來5年仍將保持較快增長。
研學游寓學于游、寓教于樂,既是一種新型的旅游形式,也是一種放松的學習方式,可以讓學生走向壯麗山河、走進歷史文化,成為學校和家庭教育的有益補充、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。放眼世界,美國有“童子軍”活動,讓孩子體驗野外生存;日本中小學設有特別活動課程,組織學生校外旅行。可以說,旅游作為手段和載體,最終目的還是為了孩子的教育和成長。在有關出游動機的在線調查中,被調查的父母最主要的動機是趁著放暑假“讓孩子出去增長見識”。而教育部等部委公布的《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》,則明確要求“開發(fā)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學旅行活動課程”,根本的指向也是學生的教育。
但從目前的市場情況看,在一些機構的逐利沖動之下,研學游也有浮于表面的問題。比如說“學”與“游”的功能錯位,一些研學游產品明顯“游”大于“學”,部分教育機構打著“游學”的幌子,組織學生蜻蜓點水、走馬觀花地到不同國家的知名學校體驗感受,成為傳統(tǒng)旅游的“變體”;再比如說公益性與營利性的屬性錯位,一些夏令營、語言培訓甚至是國外知名大學體驗課程的研學游項目,天價收費已經偏離正常水平,儼然成為“搖錢樹”。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,就可能異化研學游的真正目的,空留下旅游之名,而缺少教育之實。
防止研學游被異化,需要理順監(jiān)管機制。開展研學旅行的主體是教育部門和學校。但從現實情況來看,當下有關研學游產品的監(jiān)管,主要由工商和旅游等部門負責。因此,應該形成各個部門的監(jiān)管合力,需要教育、旅游、工商等主管部門相關監(jiān)管措施的進一步加強與細化,防止研學游市場出現“重游輕學”的扭曲和異化。同時,市場因素的不斷優(yōu)化與調節(jié),更離不開廣大學生家長的客觀認識與理性選擇。
古人說,讀萬卷書,不如行萬里路。期待研學游真正能聚焦學游并重、游以為學的目的,讓更多學生在名山大川的游歷中增強學識,在歷史文化的滋養(yǎng)中鍛造品格。(張靜)